崔振宽作品赏析
崔振宽1935年生,陕西省长安区人,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任教,1962年任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工艺美术师,1981年任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参加第六、八、九届全国美展,第一、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百年中国画展”,多次参加全国专业美术邀请展,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02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及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气象苍莽·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2005年在西安举办“从艺五十年·崔振宽山水艺术回顾展”,出版《崔振宽画集》数种等。
头上没顶官衔,胸中只藏山水
现实生活中的崔振宽,是一位头上没顶官衔、身上不负俗气、胸中只藏山水、手中唯有画笔的质朴而又勤奋的艺术家。五十年来,他孜孜不倦,默默耕耘,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能够耐得住一切寂寞,实实在在做学问,潜下心来搞研究。在他的画中,北方的沟壑疏林、庭院农舍,都来自于实地写生,但在他心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家乡苦涩的窑洞和辽阔的黄土地。崔振宽对于北方的山水有种特殊的感觉,在他眼里,北方的这种地貌,这种自然环境,这种辽阔和苦涩的生活环境,都含有一种悲剧的美、是一种壮观的美。他在山水画创作中,不追求固定的皴法程式,而是以苍润的用笔、抒情性的线条确立了写境中有造境、再现中有抒情的个人风格。
2005年12月《求是》杂志社、红旗出版社联合推出“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大型挂历,在全国引起轰动。这一年的8月,由全国政协及陕西省政协主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陕西10人进京作品展”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崔振宽参展的7幅作品,均是他创作的精品之作。其中,既有赞美陕南的秀美景色,又有歌颂大西北的皇天后土,有笔墨苍润灵动之作,又有一派黑黑重重的焦墨作品。他的“胡杨系列”、“白鹿原系列”、“渭北系列”等作品,被国内美术评论界称为“挟着西部雄风,给国内画坛带来了一股冲击、震撼力”。他被美术理论界誉为继石鲁、赵望云开创长安画派之后,陕西画坛出现的又一领衔人物,是国内真正“吃透”黄宾虹先生山水画精髓、又有所创新的最好代表。
焦墨作品,得到广泛好评
崔振宽探索焦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焦墨是墨色的极致,不加一点水分,它对画家的用笔功力考验最大,历代的画家都把它视为艰难险途,成功者极少,甚至有人评论说:焦墨是把人逼到绝路上再找出一条生路。
焦墨的难度就在于它不能用更多的手段来处理它的层次,这是它的难度,也是它的特点。焦墨虽凝重干枯,少含水分,但作为一种笔墨方式,它也能表现更为丰富的客体特征与主体意趣。为了解决焦墨画层次单一的难题,崔振宽花了很长时间去尝试让自己的用笔呈现出随意和抽象的意味,崔振宽甚至称自己的焦墨画为半抽象焦墨画,正是在追求笔墨本体的随意性和抽象性中,他的作品的意境和内涵开始变得丰富和多义。在《农家乐》、《蜀山纪游》、《雁荡山村》这三个系列的焦墨画作中,抽象、半抽象、写实的用笔随意而自由地穿插,点线纵横,苍中有润,意象万千,既让人惊叹它富于现代感的视觉张力,又让人强烈感受到它传统笔墨的纯粹与洒脱。2005年7月,这三个系列的焦墨作品在崔振宽从艺50周年回顾展上公开亮相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广泛好评。
《渭北早春》
《渭北系列》更注重中近景的特写,一方面做减法,在画面上减弱了物体的形象描绘,拉平了轮廓的前后关系;另一方面做加法,增加了局部笔墨的厚度与整体力度。围绕画面的中心有一个较为明亮的团体结构,整体的明暗关系从属于这一核心,揖合朝向,各自有序。
崔氏山水,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我国著名的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曾这样说过:“崔先生是有个性的、有时代感的山水画家,他非常注重笔墨技巧,但不是玩弄笔墨技巧。我觉得在当前中国山水画坛像这样承前几十年专注于山水画艺术,画的这么多,而且画的这么好,这在当代中国,这样的画家为数不多。”
崔振宽数十年的持续探索,进一步验证了中国画的创作特性,即不以一时一地的文化信息和变化不居的观念更替为动力,而是以中国画的博大传统为资源,以持续的艺术语言的深化与革新为主因,寻找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切入和独特表达。崔振宽说,他画陕北的窑洞、关中的黄土、秦岭的密林、西北的草原,都是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画出人类拥有的共同精神。应该说,这才是隐藏在“崔氏山水”中的一种气象苍茫的现代感。
来源艺·唐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