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浮躁 当代国画创作断层

3月9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上海美术馆联合举办“坐看云起——卢辅圣画展”。著名画家卢辅圣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现在所谓新水墨的探索,只是工具材料用的是水墨,可能会出几个好画家、几件好作品,却不能发展。就像马和驴交配出来的骡子,却不能繁殖后代。它把根砍断了,是会枯萎的。现在画国画的人比任何年代都要多,但恰恰是海派中最庸俗的东西被推广、被理解,整个国画质量在下降。” 业内人士评价,当代国画创作,传统文化修养普遍缺失,传统文化贫血。

当代国画创作断层 沈勇杰:国画人才培养舍本逐末。

相对于西方外来画种而言,国画当然应该以民族文化来支撑;但现在国画培养体系很漠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当代美术教育的现状看,有的学生并不热爱绘画,因为美术专业文化成绩要求低,他们为了考大学而学绘画。与此对应的是,被认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进了油画系、雕塑系;而被认为没后劲的学生被推到了国画系。国画专业成了美术教育可有可无的点缀,中国画专业名存实亡。许多学生学习也没有积极性。

一些院校的中国画专业被取消,笼统地改作绘画专业,或代之以所谓的水墨画。不少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主要接受的是西式的美术造型训练,而中国画所必需的民族文化素养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似乎中西画种的区别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这样,造成当代中国画创作平庸,整体上缺少中国文化的底蕴。教育的偏差带来了当代中国画创作队伍的人才断层。社会上部分国画画家因为功底欠缺,只好借国画的程式笔墨为安身小技。他们为了掩饰先天不足的所谓创新,往往行之不远。因为没有民族文化作为脊梁,在艺术上支撑不起来。没有笔墨当然是零,有笔墨也接近零。

孙屹:中国画创作不应跟风。

在世界艺术体系中,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能够以笔迹的律动,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只有中国书法。与书法同源的国画,同样个性鲜明。其中山水画摒弃了物理的自然,记录了画家的心灵;花鸟画则把西方人所忽略的花鸟虫鱼,造就成特殊的题材和样式,在审美上焕发异彩。所谓梅兰竹菊气节、松石高风,都是人生的艺术写照。当代国画正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在吸收西方艺术精华的同时,应该珍视中国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吸收外来文化要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雅量;但坚持传统更需要一条道走到黑的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是没有出息的。

世界是由不同民族、人种组成的,任何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所有艺术同化为一,没有了民族特色,将味同嚼蜡。一个民族的绵延,最具特点的是文化传承,它是一个民族的代表。因此,纯粹民族的艺术才是世界的艺术。那种改良嫁接后丢掉了民族特色几不像的东西,不可能成为世界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代有些国画画家喜欢跟风,今天时尚什么,就跟什么;丢掉了真正的民族精华,必将一事无成。

市场的畸形导向 黄彬荣:市场价格不代表艺术价值。

近几年来,内地书画市场的“繁荣”多半是一些泡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为操纵的现象十分突出,也可以说炒作盛行。炒作被不少画家、拍卖公司、画廊视为快速造宝的独门暗器。有画家委托亲人代买的、有和拍卖公司事先约定假成交的、有画廊请托造声势的,无奇不有。书画正被有些人像炒股票一样炒来炒去,人为拔高造市的现象相当普遍,频频催生天价。

浏览一下“2006年度中国书画拍品总成交前100排名榜”就会发现,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存在着注水或虚交的问题,尤其是当代书画最典型。例如有一位在书坛毫无影响力的书法家,其《金刚经》竟拍出了几百万元的当代书法天价,远远超出了于右任启功林散之等几位近现代书坛公认的大师级人物。这些大师的作品拍价也不过几十万元而已,名不见经传的这位年轻书法家为何能拍到上百万?

沈勇杰:画家浮躁造成精品缺失。

受利益驱动,当今书画造假屡见不鲜。画家造老师的假、造名家的假,几能乱真。而有些年轻的画家只要舍得花钱投在名师门下,参加速成班,舍得花钱商业炒作,找媒体包装宣传,进入市场便能有每平方尺成千上万的要价,比一些潜心研究艺术的著名老画家的画价还要高,这就是书画市场的一种浮躁。

就连许多水准不错的画家也频频走穴,很多作品都是应付之作,没有艺术内涵。比如有的画家画鱼是1万块钱画一条,多画就要多算钱。这样的作品就算他基础非常好,也不可能成为精品。而有一些企业家偏偏为了送礼或出于什么目的,只认名头大小按图索骥,并不具备识别真假好坏的能力,盲目跟风。

许多收藏家对此到茫然,对这种“行情不断刷新,一些名家作品屡创新高”的奇特现象产生了观望态度,造成了从去年开始的中国当代书画市场的低迷,这是必然的。但这只是调整期,随着市场的成熟,买家的理智,浮躁将逐渐被理性淘汰,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将体现出它的真实价值。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那些具备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画家在一定条件下潜心创作的艺术精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中国画精品必将得到世界范围的青睐。

历史上凡有真正艺术价值的书画作品总不会被埋没。反之,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大多只能荣耀一时,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国画的精髓究竟何在 孙屹:国画艺术体现综合素养。

艺术讲究厚积薄发,中国古代文人讲究琴棋书画诗文篆刻样样兼修,那是有道理的。历代许多画家同时又是诗人、文学家、书法家。而当代国画人才的国学素养却越来越低,目前没有多少国画画家能为自己的画题诗。在第10届全国美展入选的545件作品中,画内完全无题者有177件,占32.4%%;仅有名款者148件,占27.1%%.在获得金奖的3件作品中,有2件完全无题,1件仅有名款;而在获得银奖的作品中,画内完全无题者有1件,仅有名款者6件。这一系列的统计,都警示当代国画已经不讲究书法的功力了。事实上,当代画家的书法,已经很难有上一代画家那样的整体水平,字写得好的已是凤毛麟角。

现在书市上出版的专门为书画家题词用的形形色色的工具书如《画家画题顾问》、《书画题跋必备》等达数十种之多,有些画家离开了这些工具书就寸步难行。更有甚者,有的画家连古人题跋也抄不通,所抄的题跋与画面或无关或牵强。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成不了大师的。比如齐白石老人,27岁才开始学习绘画。但是,之前作为木匠,他对生活的悟、对艺术的热爱,对雕刻的长期积淀,都足以让他一踏入绘画之门就高人一筹。又如吴冠中,你听他答记者问,那决不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心态。无论思想、表达、辞藻,都是天才的演说家。可以说,如果他去写作,他一定也是个出色的作家。而这些功底,决不只是靠画笔能够成就的。所谓胸有成竹,对于当代国画画家而言,这个“竹”就是包罗万象的民族文化传统。

黄彬荣:买人重于买画。

中国有句古话:“墙内开花墙外香”。也就是说,评价画的好坏要注重画外的相关信息,套用在书画评判标准上是“画内功夫画外寻”。

在绘画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初级境界是描摹自然画形态;中级境界是形神兼备画神态;高级境界是画情态,因为无情非艺术,人的绘画才有生命;最高境界是画思想,所谓思想是可以影响他人的思维的,中国画作品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有思想的。而这种思想来自于对整个民族文化的理解,来自于对生命的感悟,来自于悲天悯人的胸怀。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不是光靠一张画就能看出来的。

有智慧的收藏家,会掌握原始股,会投资“人”而不是“画”。而这个“人”必须综合系数很高,比如学术背景、艺术水准、生活阅历、社会地位等等,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自古以来,有成就的绝大多数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博学多才。如果只是一个书呆子,知识面专一但狭窄,哪怕短时间内会有成就,但最终会江郎才尽,缺少后劲。

要找对这个“人”,一定要多了解画家在其他方面的修养。如果这个画家书法漂亮、文章精彩或者在音乐、文学等其他方面同时有良好表现,他的画无疑值得收藏。因为这样的画家有发展上升的潜力,哪怕眼前寂寞,但会厚积薄发,将来一定是潜力股。你看准了,一旦他爆发,你就是淘了“宝”。至于那些技艺不精,连字都写得下三滥、说话逻辑紊乱、除了卖画,啥业余爱好都没有,只靠美协等所谓社会影响赚钱的画家,说得刻薄点,其作品只是垃圾,一文不值!

 


来源中国商报
本站文章禁止未经授权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请联系:etang114@163.com

免费鉴定 重金收购| 艺唐书画韩剑先生【微信etang114】13772099114长期收购刘文西、王西京、崔振宽、何海霞、于右任、方济众、石鲁、赵望云、贾平凹、舒同、晁海、郭全忠 王有政、王子武的作品


艺唐书画韩剑先生【微信etang114】13772099114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