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名家集评----论晁海水墨

  邵大箴在当今中国画坛,晁海是一位个性鲜明,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受到美术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普遍认为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成果,对中国画的革新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和晁海谈过几次话以后,非常佩服他。他画一幅画,画半年、不是半小时、不是半天、不是十天、八天,画半年一张水墨画,在那里钻研、钻研。晁海对水墨艺术有一种宗教般的情,这种虔诚对我们都是一种动。使我想到徐冰徐冰的《天书》是受风水先生启发。当然,徐冰和晁海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有一点相似,就是对艺术“痴”、“迷”。这种精神确实很可贵,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


  人们从晁海的创造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画的革新之路是广阔的。走以笔墨为中心的文人画传统之路,有发展的前景;背离笔墨为中心,着眼于文人画之外的民族绘画大传统,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采用西方艺术经验,将之融入中国画创造,会给中国画增添新机。晁海走的是独立的路,他重视文人画笔墨的作用,更尊重笔墨当随时代、笔墨为新的创造服务的原则,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绘画之长,创造出有新意、有生气、又有传统美学意蕴的绘画风格,这是难能可贵的。


  晁海虚静、沉潜的创作心态也值得赞扬。面对商业大潮,面对各种流行的绘画思潮,他冷静、理性的对待,不浮躁,不盲从,不追求名利,默默无闻地献身于艺术。他象挖井似的不断向深入开掘,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如泉水般地涌出,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正值旺年的晁海,在未来的艺途上必有更大的发展。


  水天中晁海说他自己在作品中强调的是单纯、中正、平和、湿润、松软、圆和、含蓄、恍惚、这个我们倒得很好,非常突出,把这些东西和那种张力结合起来,通过松软、湿润、圆和的水墨体现出一种强有力的强悍的英雄的东西,突出精神震撼力和视冲击力是一个非常难、但也非常重要的课题。在题材方面,晁海并不是完全专注于表现个性化的农民形象,他更多的是把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形式,通过形式来达到文化意味和艺术上的那么一种气质和格调。是非常厚重的,非常有份量,这份量既体现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形式上。


  陈传席我刚从国外讲学回来没来及休息,便从南京赶到北京这边,会完后我还要返回南京,除了晁海画集发布会和研讨会,其他人我绝对是不会来的。我对晁海的画最兴趣。


  2000年他在江苏省美术馆应邀举办个展,展了三个大厅,他的画气势磅礴、苍浑、雄厚,独特的风格,使我非常震撼。他画的全是黄土高原的劳动人民形象。我和他一谈,晁海本人就很朴实,讲话实实在在,给久在南方呆的我印象很深,很感动。他画的“女麦客”在紧张的夏收中,因过度的劳累使得有的昏倒在麦地里,醒了后又割麦子,“龙口夺食”啊!我看着画,鼻子发酸,就想流泪,但控制住了。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对劳动人民也颇有感情的。他从来不画权势人物,因此我主动写评论文章仅就晁海一人,且为长篇。


  晁海的艺术是最具震撼力的艺术,最有特色的艺术。他有汉人之厚度,有唐人之强势,力屈万夫,韵高千古,其雄浑深沉,在世并无二人。他是汉唐精神在西北的结晶,也应是我们时代艺术的典型。


  晁海为人老实,他从不想通过权贵势力成名,但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艺术在国内外已经产生了强大的势头。他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而且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后,深圳、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成都、香港等美术馆都赞助邀请他去举办了个人画展,并把他的作品作为重要馆藏品收藏。很多的美术馆每隔一段时间都把他的作品作为重点藏品陈列出来。国内外有见识的理论家、大学校长、美术馆长等也都对他的艺术给予极高的评价。晁海是中国当代最为成功的画家之一。


  贾方舟:得晁海“大红袍”画集中最好的画是牛系列。从1990年一直到2004年他画牛画得好,狐狸画得不好,狐狸没有画出灵气来,我想这和他本人性格有关系。特别是2000年到2004年牛系列,我想是跟他的牛性有关系。他的牛让我想到了霍去病墓前雕像,他把那种精神画了出来。他画的牛并非石牛,也非真牛,是精神之牛,是任何力量撼不动的那种牛,有体量感、有重量感、有岁月沧桑永恒的历史感!


  晁海的艺术既有一种本土精神,又有现代观念,在构成上和整体造型上把一种新的观念溶了进去,他的作品有它独立的价值,已经不同于长安画派、不同于石鲁、不同于刘文西


  晁海最值得肯定的是他的语言的个性化。他已将传统的笔墨单纯化,在笔墨里提纯出最精华的东西来,其余都不要,这是一种极端、单纯化的发展,由这个发展建立起来自己的语言风格,是完全自我的。这种语音的特点正是中国画的“外柔内刚”,这是非常中国化的。所以我觉得晁海的作品在精神和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档次。他是陕西沉寂这么多年以后,在中国画的发展上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薛永年晁海画中的人或动物,像大山,像雕塑,像山水,而这种山水又是历经历史风云的。所以,有的像拓片,表面上与传统的距离比较远,是新面目,但从精神上来讲与汉唐的深沉雄大有密切联系,而且含混无迹。晁海从传统山水画吸收的很多,拓展丰富他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古代写意人物画里大概只有一个梁楷,画的泼墨仙人,那比晁海的积墨表现要差多了。看了晁海的画,我们觉得用线来概括中国画的特点和精神就不够了,用水墨来说才更确切。


  晁海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画論里的美学精神搞得很透,他是以虚表现实,不管是具象一点,抽象一点,都很耐看,溶入了更多精神性东西,在表现人与自然、笔与墨、虚与实等关系上,驾驭水墨驰骋纵横。在艺术上都有自己独到的建树。


  程大利晁海的绘画作品风格独特,语言沉厚雄浑,境界深刻,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再创造。他的作品是生活的结晶,也是思想的积累和人格的写照。他为人诚实执着,对艺术高度专注,对艺术辨证法有着透彻的理解。在处理笔墨的各种辨证关系并运用到造型过程中,有许多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在我们呼唤中国画应回到学术状态和研究状态的今天,晁海虔诚专注,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深切关注的。作为一个从事笔墨实践的同道,我愿向他学习,并祝他更加努力,在人生宝贵的创作期留下更多的好作品。


  范迪安晁海在北京的个展是1998年的事了。而今时事变化急疾,画坛令人眼花缭乱,许多活动难留记忆,而晁海的展览却至今让我感到仍然历历在目,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他艺术上最可贵的还是我们老话所说的人文性和精神性。人文性是这个时代仍然非常需要的,也是艺术样式下面根本的支柱。晁海在这方面的坚持与深入,使他的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在文化意义上堪称日久弥新。精神性则是他个人性格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在关于生命的感怀与笔墨感觉二者之间有了更紧密的内在的联系,真正达到了化万物于心胸、于静寂中思接万物的境界。从具体的对农民、土地、黄牛等物象的描绘,上升到对生命魂灵的塑造,这是十分内在地接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和现代人的感性表现。多的不说,就从他画册第81页为代表的《2004系列》看,他近年的作品真是有发展。同样主题、同样题材、同样相近的结构,与90年代一路过来的几个系列比,都更加精粹了!在我看来,走向精粹,是当代中国画的任务。


  我认为,下一步要做的,是要把晁海这样的作品,也包括当代其他重在精神与语言统一性的中国水墨,展示到世界尤其是西方美术馆重镇去,这是一块不仅有文化特色而且有震撼力量的中国艺术。


  李小山:检阅一下最近的水墨画创作状态便可知道,晁海几乎成了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很多批评家都对他有关注,给予好评,我想不是偶然的。晁海的作品靠其不可替代的特色,包括样式和技巧的特殊性,为自己赢得了牢靠的地位。毫无疑问,就他的地域而言,他的超越性和覆盖面已经获得证明,他已经不仅仅是西安的画家了。


  严格的说,晁海不能完全划入实验水墨的阵营,他的特殊性如此明显,在任何场合,他的作品能被一眼认出,但是,这种“认出”有合理的原因,不是他刻意追求某种新奇或异样,恰恰倒是他的朴实,他的执著,他的像农民一样的诚恳,打动每个观赏者。晁海没有那种跟随风气的投机心态,这一点,是他的最大优势。正是因为他的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境地,一方面起到先天的抗拒外在的诱惑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为自身确立了坚固的信念。可以设想,像他那样十几年来躲在自己小小画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画自己画的人,很难找出几个来。


  晁海谈到他的艺术观念,在他那里,精神这一玄机的东西似乎是具体的,他的生活,他的经历,以及他在许多年里执着的思考,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思想框架,当他面对白纸、笔墨时,精神已经融化。因此我认为,晁海在作品之外的一切宣言都无必要,他的作品已经说明了所有。我想补充一点,眼下有不少艺术家在作品中宣扬各种思想,有的甚至声嘶力竭叫嚷,这是不对的。好作品像一部完整的书,通过它观众什么都能够领会,而宣扬的东西可能正是与作品相饽的东西。


  观赏者可以在晁海的画面上看到墨迹之美,看到晕化之美,看到层层叠叠的积淀之美,那些貌似发腻的斑块状,那些看似沉闷的面目不清的形象,蕴涵了作者深厚的功力,这是多少年来逐渐积累起来的,也是灵性和才华的实际展示,其中有许多难以言传的奥妙。


  因为视觉艺术转化为语言,只能暗示、类比、破译、艺术的原意永远只是作品本身,所以,任何评说不过是不同程度的接近,不可能与作品彻底合一。在如何把传统表现方式转化为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图式,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做到的,假使这不仅仅是天赋的话,那么,努力的探索,不断地磨炼就是唯一的---晁海通过多年的实践奠定了自己在水墨领域的地位,接下来的事,便该以更大努力和更大的决心攀登艺术高峰了。


  陈孝信:晁海的作品将多种因素融于一炉,达到了大象无形、浑然一体的凝重和深刻。因而,他画笔下的人物(或动物)犹如一座大山,犹如一尊古代留下的大鼎,既留有现实生活真切的影子,也留有悠久历史深久的烙印和无穷的信息,既是感性经验的结晶,也是精神升华的体现。所以,晁海不仅是在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而且这些作品具有了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晁海对艺术语言不仅是孜孜以求,而且是精益求精。他视生宣为天赐之良材,以墨为正色,视水墨创作为“感应力”的体验、实践过程(如同他的习武过程),且用了一、二十年时间闭门造车,摸索、实验、锤炼、不断地完善他的积墨语言。如今,他那独到的,突破了前人成就的,被推到了一种极致的积墨语言,既润又苍又涩,如同一种肌理效果,既丰富,又变化入微。同时还体现了东方老庄哲学理念(大象无形,无中生有,以柔克刚)和西方现代哲学理念(尼采的“生命力”、“超人”说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的一种交融。真可谓是“一箭三雕”。总之,晁海的积墨语言不仅是他艺术中的最显著的标志,而且为当代的“超写意艺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以上两个方面,足可使晁海的艺术彪炳于当代美术史。


  林阳:大红袍”即指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丛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出版重点图书工程)。给美术出版社带来了很大的荣誉,强化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品牌。我社在选择此丛书的作者时是慎之又慎,选择晁海先生与以往有不同之处,第一,非常年轻。第二,晁海先生没有什么头衔,比如:美协主席、副主席、院长啊等等,他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选中了晁海先生应该体现国家美术总社和人美社这么多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尊重艺术。(林阳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副总编)


  翟墨:达摩十年面壁,石壁上凹进去一个深幽的抹不掉的佛陀身影。晁海十年面山(原西安美院址:兴国寺),山石上凸起来许多郁结的化不开的民族精魂。


  看晁海的画,使我想起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一段话: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浑雄》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用之文伸张于外,源于自然真气鼓荡于内;艺术家若能返回浑然的至道,就能积累健壮而无比雄强。


  返虚入浑:超越困境的信仰情怀。


  “返虚入浑”是司空图十六字诀中较为费解的一句。虚,指道之所在。《庄子•人间世》:“惟道集虚。”郭象注:“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返虚,即返归于道之终极自然所在;浑,指浑沌无端。扬雄《太玄经》:“浑沌无端,莫见其根。”入浑,即进入浑无际的大境界。


  晁海的画,正以他富于个性的独特创造,谱写出这简练的十六字诀的当代文本。


  在当今这样浮躁的现实中,晁海的可贵就在于他的磐石精神,他象一块朴玉、朴石一样,看着不起眼,但什么浪头都冲不动他,他很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他又不是一块死石,而是包着玉的石,实际上他是在“和平演变”。他把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的语言,中国画的精神全部融汇贯通。说他钻牛角尖,其实他是激光,打出了新的井,钻出新的深度,他是超磐石精神。他的笔墨像是干打垒那种,用陕北黄土加上汗水和成泥、砸、砸、砸硬了,砸软了又蒸发了之后的那种韧劲比石头还硬,刻都刻不动,他有张大画在生宣纸积墨了一年多时间,那能容易吗?他的作品里头渗透了变化,把中华的文化、中华的审美思维、中华的审美精神升华为当代的最新的语言,创造出了一种前人没有的风格和笔墨,说他是没骨人物,但那是隐态的,作品无处不骨,和他人一样,看着平实,但内在很有骨气,很刚强,他作品的语言是巨大的创造,超过了十八描十八皴,超过了传统,超过了传统的笔法、墨法,超过了黄宾虹的一些做法,将润墨积到了极致,创造了具有深厚思想的新的独特语言风格。就是这种不变中的渐变,悄悄走向了现代,又引领了现代。


  寇文刚:2003年,我还在欧洲,看到了香港一家杂志刊登晁海先生的作品和香港中文大学莫家良教授撰写的文章:“感人的艺术――谈晁海的水墨画”谈到晁海最可贵之处,是能够将中国画变得感人。我一看就觉得晁海的作品确实是与众不同,是很难得的一位画家。后来到了中国北京工作,有机会跟晁海先生见面,进一步的、更多的交谈和欣赏到他的水墨艺术原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作品技术上有传统精神的功力,体材上有现代的色彩,整个风格在高速变化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当代意义。现在中国为他出精美的新画集,我看是更进一步证实大家在中国越来越重视晁海。世界也在关注中国,重视中国的水墨发展,关注晁海所创造的现在水墨。这是很好的事情。(寇文刚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赵力忠:在晁海的“大红袍”画集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前,我特意为晁海写了幅书法作品:“为弱者呼。甲申年力忠书”赠给他。他的作品思想精神是真正为弱者为顽强坚辛生命者呼吁的。


  晁海的水墨艺术和我们以前脑海中经常所见流行的中国画对不上,和’85新潮之后的现代水墨、实验水墨、新文人画也对不上。看到他的作品马上想到我在陕北、晋北看到秦汉时代的古长城,而不是居庸关的明长城。居庸关明长城经近代修复已经搞成一种形式化了。晁海作品是最古老的土长城,有悲壮、沧桑的历史感。


  安远远我和晁海在西北有着共同的地域环境生活的经历。他和他的作品使我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今天看到人美社给晁海出的这本精美的“大红袍”画集,艾青的这句诗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他画中的苍生,使我忆起我曾经很真切地感受过在黄土塬上、烈日下晒得恍惚的时候,对人物的感受和对景物和一切生命的认同。这些生命形象已溶入沉厚的黄土肌理和崖壁中。这就是自然环境赋给晁海创作的权利。即晁海把生命中的艰涩和精神中的雄浑、坚韧用湿润、松软的淡墨、含蓄表现。正如金庸小说的最高境界:独孤求败。即放弃一切可以削铁如泥的兵器,只用一片竹剑……。我觉得晁海和他的作品非常深刻、非常内在。


  魏殿松:故宫博物院得知人民美术出版社已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晁海》及出版社和诸多学术机构及专家、媒体为这本画集出版召开发布会和作品研讨会而非常重视。郑欣淼院长因有事开会无法前来,我代表故宫博物院对晁海先生“大红袍”画集的出版发布表示祝贺。对今天在座的艺术家、评论家、史论家对晁海高度评价也表示非常赞同。故宫建院八十周年首次举行“中国当代名家书画收藏展”,晁海先生那幅参展的作品大家都有很高的评价。


  我拿到新画集后确实感受很深,不仅是出版编印的好,最重要的是晁海的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非常沉重的、历史的、原始的民族精神。


  故宫博物院庆典展出了当代名家作品,但晁海作品参与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觉得他是从传统到现代在艺术上有很大创造的重要的一位代表人物。


  殷双喜:我要肯定的是,晁海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画家中最中国化的、中国笔墨、中国精神,我们若要国内外办展览,在国内办国画展,选几十个国画家不成问题,名单在那一搁,用圈能套上他们,无非是交错换一下,但若要去国外展,我们的脑子都在想,要严格一点,什么东西拿出去是中国的,的确具有代表性的,那就是晁海了。象晁海的东西我个人觉得确实好。晁海的东西很像道家文化,跟秦汉以前中国本土文化接触的更深一些。跟唐以后随世风流变的东西接触少一些,他把先秦汉唐的气象用中国典型的材质生宣水墨具体操作出来,这很厉害,很不简单。


  李一晁海值得关注并不仅仅是题材问题,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他作品本身的精神含量,作品的艺术语言打动了咱们这些同道。他的墨法,独得玄门。这么多年来,一提到晁海,就想到他浑然一体的作品,他的墨法把雄浑用淡墨表现,作品基本上很少用焦墨,几乎全用的是润墨和淡墨,把润和淡墨用的有丰富的层次,层层积而不死,非常厚、非常苍。把润含春雨的淡墨运用得很苍凉,很悲怆。这个,不得了!这就是晁海的价值。


  晁海把传统中国画的标准“笔墨”做了颠倒,传统讲先笔后墨,而晁海是先墨后笔,是“墨笔”。这是晁海对中国画非常重要的贡献,这种颠倒对整个中国画的突破及其它传统理念的突破,如书法在墨法上的突破都有很大的启示。这就是晁海的价值。


  王鲁湘:晁海的画以墨团作为基本的造型语言,将传统水墨画中的“墨趣”进行了现代转化。他的作品有一种大悲怆的精神,大苦难的精神,大崇高的精神。另外,还有一种我在很多中国画家那里很少感到,但经常在西方有基督教精神的画家中感到的那种感激的心情,包括对苦难的感激。


  郎绍君晁海的画,我个人觉得,主要表现出个人对农民的生存状态、命运和内在品质的一种认识和体验。所以他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描绘上,而在表现上。晁海对农民的体验还包涵着一种悲剧性的因素,这很重要。


  易英晁海的艺术具有范例的意义,在水墨画的革新或现代水墨的探索上,他没有局限于封闭的语言实验,将水墨语言的可能性置于广阔的现实与历史空间之中。他超越的不仅是传统艺术及媒材和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且还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局限,使一度陷入风情画困境的黄土文化得以向现代艺术展开。


  刘骁纯石鲁把山当作人来画,当作大人来画;晁海则把农民当作山岳、土塬、天地、大宇来画。在他的画中,造型和笔墨组成大宇苍茫般的画面结构,行笔则构成了苍宇中运动的精气,这精气是实有的,但终归又是虚无的,正是这种终极意义上的虚无观,使笔墨和整个画面趋向了苍凉淡泊。


  雄浑与淡泊的两极同体,入世与出世的两极同体——晁海的这种艺术精神可以称为大遁世精神或现代庄禅精神。这是中国现代艺术极为重要的精神取向之一。


  虚无观和淡泊意境,体现了晁海对大农民精神、大华夏精神、大生命精神的最后超越,以及对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最后超越。


以上来自2005年8月28日《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晁海》

新书发布会暨作品风格研讨会





本站文章禁止未经授权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请联系:etang114@163.com

免费鉴定 重金收购| 艺唐书画韩剑先生【微信etang114】13772099114长期收购刘文西、王西京、崔振宽、何海霞、于右任、方济众、石鲁、赵望云、贾平凹、舒同、晁海、郭全忠 王有政、王子武的作品


艺唐书画韩剑先生【微信etang114】13772099114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