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德:我说红点奖及其他
李超德,曾经长期担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学科设计学博士点带头人,江苏省教学名师。艺术与设计理论家、画家。江苏省非遗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包装》杂志编委。
这两天朋友圈为柳冠中老师评点“红点奖”的言论而刷屏,怎么说也该发点声,知识分子作为社会公器,纳税人白养我们了。
柳老师以往阐述的许多观点,我并不全部赞同。但他对红点奖而发的言论,以我的经验他说的是大实话。这次动了别人的奶酪,红点奖的中国组织方借洋人的声明回击也理所当然,但这份声明却环顾左右而言他,只坚定说红点奖的辉煌历史,讲自己程序绝对正确,而没有回答问题本质,柳老师也没说你程序不公正。
我相信红点奖曾经辉煌,但时过境迁,经是好经,念歪了,怎么说现在的红点奖一次评奖有1600个产品获得红点奖也是多了,还不包括其他等次的奖,这个奖一看便知,那是洒洒水、皆大欢喜,也就是说你交了钱,获奖机会是很大的,又为下一次评奖拼足了人气和评奖基数,获奖占申报者近五分之二,这样的奖有含金量?诺贝尔奖如果收评审费,每年每个门类评1000个,它还会权威吗?
我每年参与评审高校艺术学科、学位点材料,只要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材料中“红点奖”获奖似乎就一大堆,而且评估中就有比较高的得分权重,没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则吃亏,因为其他设计类获奖几乎在官方文件不被承认,即便有少量获奖被承认,获奖数量也远没有红点奖那么多。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有了国际和尚似乎档次就高了,这也是各级政府希望之所在,国内设计界和学术界也有此通病,红点奖因此在港澳台,包括韩国等地吃香,也就不难理解了。殊不知来回穿梭国际间的大小评审、论坛的“华威先生”,有多少时间真做学问?恐怕只会在设计“小朋友”心中高尚而又高大。有时听小同行参加完评奖或论坛回来,一脸的兴奋,殊不知那位“华威先生”所讲的东西,他已经连续几年重复无数遍了。
因为工业设计是国内开办最早的设计专业之一,同时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科学性比其他设计专业強,和制造业结合紧密,受政府重视程度高,客观上造成红点奖可以“生根开花”。如此大面积获奖,我虽不知什么内幕,但早就质疑该奖项的含金量,并多次在有关评审、会议中提出了我的观点。
柳冠中老师对近三十年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是有贡献的,这次被评为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也是众望所归,他提出的一些理论也很有见地,但是不是应该封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要说“之父”应该还另有其人,恐怕柳老师自己也不希望有此冠。隔着小门类的行,我与他并不相熟,但我听过他的多次演讲,许多是实话,有人听了会不高兴。有一次他在南艺论坛上直接指出前面南大某先生讲得不对。其实,某先生声名显赫,他却是研究文艺美学的,起什么哄来讲包豪斯?真是七里缠着八里,自己也没搞清怎么讲?柳老师点了他,所以不是专家样样懂的,不懂的东西是不能瞎讲的。
这个话题在设计学术界引起争论,忽然理论界、设计界、企业界,还有许多大赛的组织者热闹起来了,通过同一个话题展开对话了,有的甚至要申请国家社科项目对“大赛与产业和设计”展开研究。我们常说在商言商、在学研学,每人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不一样,结论自然不一样。每天马路边有那么多做假证的,有人需要就有市场。企业、学校需要奖,奖就有存在的理由,关键是利益所至。但对设计教育影响极大,我看到有的学校就提出“以赛促教学”,包括“以项目带教学”的提法,要说哪儿不对,似乎也有道理。因为设计本是应用教育嘛!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只看了近期目标。这也是我逐渐淡出设计教育的理由,话不投机,淡出不表示不关注,让思想、行动活跃的年轻人走上前台,我们去做自己适合的事。去年在火车上写了篇“为普鲁士教育正名”的手机文章发在微博里,三天时间被6.7万人阅读过,吓了我一跳,可见自媒体的力量,这次柳老师的言论持续发酵,恐怕是仰仗于互联网的力量,社会分工我们是说,说说也无妨!